蘇黎士投機定律-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風險,而應謹慎、思考後投入風險。
書名: 蘇黎士投機定律
作者:Max Gunther
出版社:寰宇
這本書探討了風險及其管理,總結了12項投機定律,是一種投機哲理,告訴我們「投機,怎樣冒風險,怎麼獲勝」。
為什麼必須投機-事實上,一切的財務操作都含有風險,用錢去尋找賺錢的機會,就是投機。
許多人希望致富,但又不願意承擔風險,這是很矛盾的,除非你生在富裕的家庭,否則唯一能脫離貧困的方法,就是去冒險。依靠薪資收入不可能使你致富,一生充其量也只是不至於去乞討罷了。
1. 風險-始終要下有意義的賭注且避免過度分散風險。
在投機的過程中,可能會因為風險而產生憂慮,但適當的憂慮與挫折不全然是壞事,它能使我們更加強韌,「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」如果我們能面對它,便是增加自己致富的機會。
這本書絕不是教我們要瘋狂的冒險。在投機時,一定要有接受損失的心理準備,應該從小資金開始獲得經驗和信心,尋找自己可以忍受的風險程度。
但過度分散風險,除了在小資金上操作不利之外,也可能使收益和損失互相抵銷,且投入的機會越多,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研究,當出現問題時可能會驚慌失措,失去應變能力無法做出決策。
2. 貪婪-預先設定目標,並獲利了結。
渴望是本能,但失控即是貪婪,投機者的敵人。
在許多活動中起點和終點區別很明顯,但投機沒有明顯的分界點,我們必須在起跑前決定什麼地方是終點,除非發生罕見的大事件或環境重大改變,否則應該在達到目標時獲利了結。
我們不可能總是賣在最高點,已經賣出後,就不要因為獲利機會仍在而用後悔折磨自己。
3. 希望-船開始下沉時,不要禱告,趕快脫身。
學習停止損失是投機必要技巧。一般人需要練習克服:怕後悔、不願放棄部份投資、不願承認錯誤,如果能學會接受小損失,就永遠不會受到嚴重的創傷。
4. 預測-不要相信任何未卜先知。
計畫投機方向時,需根據你能看見的事情採取迅速的反應。
5. 條理-勿輕易論斷因果關係及肯定歷史會重演。
研究及分析能增加勝算,但事情不會有絕對的把握,必須保持敏銳的警覺。
6. 靈活-不要因義氣或念舊而駐足,有更好的機會要毫不遲疑。
審慎地去評估,保持心態的客觀、平衡、彈性。
7. 直覺-不要把希望和直覺混淆。
有些直覺是根據儲存在腦中實際可靠的資料推演而來,但自己不明白這個過程,如果有強烈的直覺時,先試著解釋它,用謹慎和懷疑的態度去處理後,仍可合理的運用。
8. 神祕主義-不要迷信。
在處理錢財時,你必須完全依靠自己的理智。
9. 樂觀與悲觀-樂觀是預期最佳狀況,信心是悲觀主義的適當應用。
不要因為樂觀而採取行動,投機時要先假定狀況最糟時,如何挽救自己,清楚的訂出計畫後,便能獲得信心。
10. 群眾-多數人的意見常是錯的。
大多數人的壓力不僅僅會把一個好的直覺趕走,甚至還會使我們懷疑自己明明知道是對的事。
11. 頑固-不要向下攤平,挽救沒有希望的投機。
如果第一次沒賺到錢,忘掉它重新再來,整理好情緒不要有報復心態。
12. 計畫-不應該忽略長期計畫的風險。
長期計畫的危險是,它讓你認為未來是可以控制的,長期計畫是將金錢世界看成有秩序的世界,變化慢且可以預測,但誰知道未來會有甚麼意外跟突發狀況。因此在投機的世界中要知道怎樣應付變局。
總結
這本經典書籍教的是一種投機心態、注意事項,它沒有告訴你任何精確的作法(例如評估停利點的方法、什麼樣叫做沒有希望的投資等等),對已經在投機領域打滾的人而言,讀完這本書所能帶來的效益應該是非常有限,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對於新手而言很重要,有些投機的盲點如果沒有人點醒,就會在投機的過程中載浮載沉,才會在某天赫然發現。但矛盾的是,或許是翻譯的問題造成本書許多文句上不通順,增加了閱讀的難度,所以對初入投機的人來說又不很容易理解,造成這本書的評價比較兩極,非常可惜。
留言列表